|
  |
如何进行磁极分解检修 |
在转子磁极间出现的一点接地或多点接地,有时也很难快速查清,此时可采用在转子绕组中加入直流电压的方法。利用直流电压表(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亦可,最好使用指针式表计)的表针方向和电压大小,判断接地点。原理见图2—22直流电压法查找磁极接地故障示意图。
设b点已接地,而外加电压a为正极,c为负极。电压表的探针在ab段时,电压表指针的方向是磁极a侧为正,接地侧为负;而在bc段则磁极c侧为负,接地侧为正。当采用指针式表计时,逐个测到故障点时,指针会反转,反向点即为故障点。
采用此法时,直流电压不要太高,根据实际情况,以表计能显示有读数即可。
转子磁极由于使用电压低,相对电气故障较少,一般无须分解检修。但由于是转动部件,因此有它特殊的一面。如出现下列情况则须分解检修:电气试验不合格,如磁极主绝缘不良、磁极线圈存在匝间短路;磁极线圈软接头需要更换或接头过热处理等。在确定故障原因后,有针对性的分解检修。
⑴磁极分解。磁极从转子上拔出后,在专用的支架上进行分解检修。如无专用支架,应在地面铺有枕木,磁极的下面垫以橡胶垫或涤纶毡。在分解磁极过程中,应注意防止主绝缘、铜线及绝缘垫圈受损伤。线圈与铁芯分解时,应使用专用工具,以免线圈受力不均造成散盘;必要时再翻转线圈,翻转线圈应采用专用木胎或其他专用夹件夹紧线圈,以免翻转中线圈开裂变形。
⑵修理。故障修理的同时,对非故障部位的铁芯及线圈应清扫、检查,尤其是线匝间的缝隙;用清洁干燥压缩空气吹扫磁极铁芯及线圈,清除尘垢。
⑶磁极线圈与铁芯组装。组装前应清扫检查铁芯,线圈及绝缘垫圈;多个磁极处理时应注意编号,铁芯与线圈号码回装时应相符,磁极里外接头引线端头位置不要装反;铁芯套人线圈时,四周应以0.1mm环氧玻璃布板导人;磁极组装后,在铁芯与线圈上下端应打入绝缘楔,要求紧固。接头高低不合适时,可调整上、下端间隙,并用浸过环氧树脂漆的涤沦毡及环氧树脂胶将缝隙填塞。
⑷磁极组装后,应检查绝缘压板的高度应略高于铁芯平面0.5mm左右,这样磁极挂上转子后才会将线圈压紧。
⑸磁极组装完成后,应进行匝间交流耐压试验,合格后才能装入转子。
转子磁极线圈是由铜板绕制的,其磁极接头引出连接线有硬、软两种方式,软连接线(大多数采用由薄的软铜片叠成的引线)与磁极线圈铜板是铆接后焊接在一起的,一般采用锡焊。如果原来安装时质量不良,运行时间长后,就可能出现过热的问题,软接头与线圈铆焊不良者,则须拆下搪锡处理后重新铆焊。采用硬铜板钎焊硬连接的结构则可靠性好一些。
处理磁极接头的过热故障,应先将磁极吊出,将其平放在枕木上,按磁极线圈分解的工艺将主绝缘、线圈与磁极铁芯脱开,然后单独处理线圈部分。线圈及其层间绝缘是热压在一起的整体。处理接头,应仔细撬开首匝导线,防止导线平面变形过大,否则回装时难以恢复。采用合适的木楔从导线首匝的顶部打人,逐渐将导线与匝问绝缘分离,注意用力不可过猛。导线与绝缘分离后,在导线下塞好木楔,使首匝导线与其余线圈有一个合适的可以作业的空间。在接头下部垫好防火的石棉板或石棉布,应注意防止工作中损伤其余部分的绝缘。
⑴软接头磁极的处理。
接头挂锡,可以采用碳阻焊或中频焊。用加热装置烫掉接头部分的焊锡,然后用手枪钻头钻开铆钉头,即可取下旧的铆钉,将磁极连接头取下。
取下连接头后,对连接头的接触面和磁极导线上的接触面分别处理平整,然后挂锡处理,过热严重不能再用的连接头应予以更换。
将连接头铆接在磁极线圈的导线上,注意铆合敲击铆钉时不可损伤导线和下部线匝的绝缘。铆接的接触面,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标准可以引用,可以参照母线接触面螺栓连接的标准检查质量。对锡焊的磁极接头连接,应符合下列要求:铆接的接头错位不应超过接头宽度的10%,接触面电流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;锡焊接头焊接应饱满,外观光洁。
⑵硬接头磁极的处理。
有的磁极引出线采用的是硬接头的连接形式,如采用铜排弯制,根部与线匝采用银焊的方式。这种方式比锡焊的方式可靠性要高。
更换或处理接头时主要应掌握:线匝与连接线的对接面应处理平整,清理干净后,在两个接触面之间夹好银焊片。焊接时要挡好其他线匝,不得损坏匝间绝缘;边缘焊口处应有45°坡口,便于堆加银焊料,常用银焊料为H1AgCu30—25等;焊接应饱满,无气孔、夹渣。焊后将连接的接头部分修理平整;其他的要求与软接头处理相同。
⑶接头电气检测直流电阻,应尽量采用大电流法测取直流电阻。接头检测合格后,才能回装首匝线圈。首匝线圈回位后,应仔细整形,导线不应有翘曲。在导线下垫好绝缘层,每层之间应刷绝缘漆。用专用夹具夹好线圈,周围可采用红外线灯烘烤,有条件的也可进入烘房处理。待绝缘层固化后,脱开夹具,将线圈回装至磁极铁芯。
本文来自www.syhfkx.com |
|
|